AI驅動的解決方案可顯著降低全球碳排放
倫敦經濟學院與Systemiq的最新研究顯示,人工智慧可在不犧牲現代便利性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全球碳排放,使AI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盟友。
研究指出,僅在三個領域應用智慧AI技術,到2035年每年可減少32億至54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與普遍擔憂相反,這些減排量將遠超AI運營所產生的碳足跡。
題為《綠色與智慧:AI在氣候轉型中的角色》的報告,將AI視為打造可持續且包容經濟的轉型力量,而非僅僅是漸進式進展的工具。
淨零排放:創新的催化劑
研究將向淨零經濟的轉型框定為創新的獨特機會,促進可持續、韌性強且包容的增長,而非挑戰。
報告檢視了三個高排放行業——電力生產、肉類與乳製品生產以及乘用車,這些行業佔據全球近一半的排放量。AI在這些領域的效率提升可遠超AI資料中心每年估計的0.4至16億噸排放量。
研究人員強調:「利用AI推動氣候轉型的理由既令人信服又至關重要。」
AI保護地球的五大關鍵方式
1. 優化複雜系統
現代生活依賴於能源、交通和城市系統的複雜網絡。AI可優化這些網絡以提高效率。
例如,AI可解決可再生能源的變異性問題,如風力或太陽能輸出不穩定的電力中斷。DeepMind的AI已將風能經濟價值提升20%,減少對備用電力的依賴。
2. 加速創新與減少浪費
到2050年,近一半的淨零排放目標依賴新興技術,AI正加速這些進展。
Google DeepMind的GNOME工具已發現超過200萬種新晶體結構,可能改變可再生能源與電池儲存技術。同樣,Amazon的AI驅動包裝算法自2015年以來已減少超過300萬公噸的材料使用。
3. 引導更智慧的消費選擇
日常決策,如飲食選擇與出行習慣,可能在2050年前推動高達70%的排放減少。AI簡化了可持續選擇的過程。
如Google Maps的節能路線功能,幫助用戶節省燃料並減少排放。像Nest這樣的智慧家居設備利用AI優化供暖與冷卻,若廣泛採用,可減少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4. 預測氣候趨勢與政策影響
AI分析龐大數據集的能力,能實現精確的氣候預測與明智的政策設計。
如英國南極調查局與Alan Turing Institute開發的IceNet,改進了海冰預測,幫助社區與企業。AI還通過分析全球案例,協助政府制定有效的氣候政策。
5. 增強極端天氣期間的安全性
隨著氣候相關災害增加,AI驅動的早期預警系統對安全至關重要。
Google的Flood Hub利用機器學習,在80多個國家提供最長五天的洪水預報,為人們提供準備與疏散的時間。
數據支持AI在減排中的角色
研究結果顯示,AI可:
- 通過優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到2035年每年減少電力行業18億噸排放
- 通過增強植物基蛋白質模擬肉類口感與質地,每年減少9億至30億噸排放
- 通過共享出行與先進電池技術,每年減少車輛排放高達6億噸
然而,研究人員警告,若無積極治理,AI的潛力無法完全實現。他們主張「積極的國家角色」,確保AI公平惠及人類與地球。
研究總結道:「政府必須確保AI被有效部署,以加速公平且可持續的轉型。」
這涉及激勵綠色AI研究、監管環境影響,以及投資基礎設施,使AI的益處在全球範圍內可及。
通過國際合作與引導創新,AI可充分發揮其潛力對抗氣候危機,為繁榮、可持續的未來鋪路。
相關:電網能否應對AI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對AI與大數據的行業專家見解感興趣?探索在阿姆斯特丹、加州與倫敦舉辦的AI & Big Data Expo,與智能自動化會議、BlockX、數位轉型週及網絡安全與雲端Expo等活動同期舉行。
了解更多由TechForge主辦的即將舉行的企業技術活動與網絡研討會,請點擊此處。
相關文章
蘋果秋季推出增強版Siri功能
據《紐約時報》報導,蘋果準備在2025年假期前推出其先進、以用戶為中心的Siri功能。該報引述三位知情人士表示,預計於今秋推出的更新版虛擬助理,將能執行如編輯及傳送照片等任務,這些功能原計劃納入iOS 18。這是目前為止最早的預計推出時間表。三月時,蘋果發言人Jacqueline Roy向《Daring Fireball》表示,公司預計在「未來一年內」推出增強版Siri功能。然而,《彭博社》的Ma
華盛頓郵報與OpenAI合作提升ChatGPT新聞存取
華盛頓郵報與OpenAI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透過ChatGPT擴大對可信新聞的存取」,根據華盛頓郵報的新聞稿。OpenAI已與超過20家其他新聞機構建立聯盟,包括News Corp、Business Insider母公司美聯社、Axel Springer、Condé Nast、金融時報、Future及Hearst。The Verge的母公司Vox Media也與OpenAI合作。根據
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談中國AI雄心與韌性策略
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分享對中國AI格局及公司面臨挑戰的坦率見解。「我沒多想,」任在人民日報問答中表示。「過多思考無益。」在策略規劃與危機應對的時代,他的建議簡單直接:「無視障礙,行動並穩步前進。」這種理念引導華為應對全球制裁與限制,體現任正非回應中的沉靜決心。談及華為Ascend AI晶片,任保持坦誠,避免誇大。他承認現實不如炒作。「美國誇大了華為的進展。我們還沒那麼先進,」他承認,指出其晶片落後
評論 (0)
0/200
倫敦經濟學院與Systemiq的最新研究顯示,人工智慧可在不犧牲現代便利性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全球碳排放,使AI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盟友。
研究指出,僅在三個領域應用智慧AI技術,到2035年每年可減少32億至54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與普遍擔憂相反,這些減排量將遠超AI運營所產生的碳足跡。
題為《綠色與智慧:AI在氣候轉型中的角色》的報告,將AI視為打造可持續且包容經濟的轉型力量,而非僅僅是漸進式進展的工具。
淨零排放:創新的催化劑
研究將向淨零經濟的轉型框定為創新的獨特機會,促進可持續、韌性強且包容的增長,而非挑戰。
報告檢視了三個高排放行業——電力生產、肉類與乳製品生產以及乘用車,這些行業佔據全球近一半的排放量。AI在這些領域的效率提升可遠超AI資料中心每年估計的0.4至16億噸排放量。
研究人員強調:「利用AI推動氣候轉型的理由既令人信服又至關重要。」
AI保護地球的五大關鍵方式
1. 優化複雜系統
現代生活依賴於能源、交通和城市系統的複雜網絡。AI可優化這些網絡以提高效率。
例如,AI可解決可再生能源的變異性問題,如風力或太陽能輸出不穩定的電力中斷。DeepMind的AI已將風能經濟價值提升20%,減少對備用電力的依賴。
2. 加速創新與減少浪費
到2050年,近一半的淨零排放目標依賴新興技術,AI正加速這些進展。
Google DeepMind的GNOME工具已發現超過200萬種新晶體結構,可能改變可再生能源與電池儲存技術。同樣,Amazon的AI驅動包裝算法自2015年以來已減少超過300萬公噸的材料使用。
3. 引導更智慧的消費選擇
日常決策,如飲食選擇與出行習慣,可能在2050年前推動高達70%的排放減少。AI簡化了可持續選擇的過程。
如Google Maps的節能路線功能,幫助用戶節省燃料並減少排放。像Nest這樣的智慧家居設備利用AI優化供暖與冷卻,若廣泛採用,可減少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4. 預測氣候趨勢與政策影響
AI分析龐大數據集的能力,能實現精確的氣候預測與明智的政策設計。
如英國南極調查局與Alan Turing Institute開發的IceNet,改進了海冰預測,幫助社區與企業。AI還通過分析全球案例,協助政府制定有效的氣候政策。
5. 增強極端天氣期間的安全性
隨著氣候相關災害增加,AI驅動的早期預警系統對安全至關重要。
Google的Flood Hub利用機器學習,在80多個國家提供最長五天的洪水預報,為人們提供準備與疏散的時間。
數據支持AI在減排中的角色
研究結果顯示,AI可:
- 通過優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到2035年每年減少電力行業18億噸排放
- 通過增強植物基蛋白質模擬肉類口感與質地,每年減少9億至30億噸排放
- 通過共享出行與先進電池技術,每年減少車輛排放高達6億噸
然而,研究人員警告,若無積極治理,AI的潛力無法完全實現。他們主張「積極的國家角色」,確保AI公平惠及人類與地球。
研究總結道:「政府必須確保AI被有效部署,以加速公平且可持續的轉型。」
這涉及激勵綠色AI研究、監管環境影響,以及投資基礎設施,使AI的益處在全球範圍內可及。
通過國際合作與引導創新,AI可充分發揮其潛力對抗氣候危機,為繁榮、可持續的未來鋪路。
相關:電網能否應對AI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對AI與大數據的行業專家見解感興趣?探索在阿姆斯特丹、加州與倫敦舉辦的AI & Big Data Expo,與智能自動化會議、BlockX、數位轉型週及網絡安全與雲端Expo等活動同期舉行。
了解更多由TechForge主辦的即將舉行的企業技術活動與網絡研討會,請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