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8大雲趨勢及其潛在成本

雲端的未來在哪裡?這是一個許多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因為其中涉及著數十億美元的利益。領先的技術分析公司 Gartner 在其最新出版物《2029 年雲端的未來:從技術到商業必需品的旅程》以及《2025 年預測:塑造雲端採用未來的挑戰》中提供了相關見解。在澳洲雪梨舉辦的 IT 基礎架構、運營與雲端策略會議上,Gartner 列出了將於 2029 年之前塑造雲端格局的八大趨勢:雲端不滿、人工智慧/機器學習(ML)、多雲、永續性、數位主權、超級雲端、邊緣運算和行業特定解決方案。
Gartner 的顧問總監 Joe Rogus 在主題演講中強調,這些趨勢正在加速雲端從一個簡單的技術工具轉變為業務破壞者和必需品。他指出:「未來幾年,雲端將繼續釋放新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實現業務使命的方式。」儘管這聽起來像是一種宏觀的陳述,但我認為這個看法有些過時。我從雲端誕生之初就一直在追蹤它,並且它已經擾亂了企業超過十年。
例如,Amazon Web Services(AWS)。僅在 2006 年推出後兩年,ZDNET 的 Larry Dignan 就預見到 AWS 將在盈利能力方面超越 Amazon 的零售業務。快進到今天,儘管 AWS 只貢獻了 Amazon 總收入的 17%,但它卻是該公司的最有利潤率的部分。
雲端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根據 Infrastructure as Code(IaC)公司 Spacelift 的數據,96% 的公司現在使用公共雲來處理部分工作負載。2024 年 CDW 雲計算研究報告進一步顯示,45% 的組織已經將至少一半的應用程式遷移到公共雲,另有 35% 的組織計劃在三年內這樣做。
微軟的轉型也是雲端影響力的一個見證。與普遍的看法相反,2024 年微軟 62% 的收入來自雲端服務,遠遠超過 Windows 的 10%。這種轉變解釋了為什麼微軟正在大力投資 Linux。
雲端不滿:一個日益嚴重的挑戰
儘管雲端被廣泛採用,但許多組織對他們的雲端體驗表示不滿,尤其是對成本方面。Gartner 預測,到 2028 年,四分之一的組織將因不切實際的期望、糟糕的實施或不斷攀升的成本而面臨重大不滿。從我在雲端貿易展會上的談話可以看出,許多企業已經在應付他們的雲端帳單。這是一個常見的抱怨。
CloudZero 的 2024 年雲端成本智慧狀態報告支持這一點,顯示只有 40% 的組織認為他們的雲端成本符合預期。其餘約 60% 的組織報告說成本高於預期,其中 49% 說成本「稍微偏高」,11% 說成本「太高」。Harnass 的 FinOps in Focus 2025 報告還預測,2025 年雲端浪費將達到驚人的 445 億美元,而 Gartner 估計今年總雲端支出為 7234 億美元。這是一大筆資金和一大筆浪費。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新雲端工作負載
企業正準備增加對雲端的支出,特別是針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Gartner 預測,到 2029 年,一半的雲端計算資源將專注於人工智慧工作負載,比目前不到 10% 的比例大幅增長。然而,IDC 預測,到 2025 年,75% 的企業將使用人工智慧驅動的雲端服務,這表明 Gartner 可能低估了這一轉變的速度。然而,問題在於對人工智慧雲端的投資是否會帶來回報。我持保留態度。
多雲和混合策略:靈活性而非鎖定
單一雲端供應商的時代正在結束。Gartner 強調多雲和混合策略的崛起,組織通過混合私有和公有雲來避免供應商鎖定並優化成本、性能和韌性。到 2025 年底,Gartner 預計超過 85% 的組織將採用這些策略。
這一趨勢已經顯現。即使是我的小型企業,Vaughan-Nichols & Associates,也使用多個雲端。混合雲整合私有和公有環境,通常使用工具如 Kubernetes 管理,而多雲設置涉及使用多家供應商的服務,例如使用 Microsoft 365 進行辦公軟體和 Google Drive 進行個人文件存儲。
Fortinet 的 2025 年雲端安全狀態報告顯示,超過 78% 的組織目前使用兩個或多個雲端供應商,Statista 的 2024 年數據也顯示超過 70% 的公司使用多個雲端供應商。
永續解決方案:綠色雲端
Gartner 強調綠色雲端正在成為核心,受到供應商和用戶減少環境影響的壓力。主要玩家如 AWS、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 正在投資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數據中心。
然而,我懷疑推動這一趨勢的主要動力可能是成本降低而不是環境關切,考慮到對雲端帳單的普遍不滿。CloudZero 指出,優化雲端開支可以顯著減少浪費、降低能源消耗並減少碳排放,使綠色雲端計算潛在更具成本效益。
邊緣運算和量子飛躍
回顧 2019 年,當時 The Linux Foundation 的網路總經理 Arpit Joshipura 預測邊緣運算將在 2025 年超越雲端運算。儘管這尚未發生,但 Gartner 覺察到邊緣和雲端之間的界線正在變得模糊。它們正在融合成一個支持實時分析和需要超低延遲的物聯網應用的無縫計算結構。
未來學家 Bernard Marr 也注意到這種轉變:「邊緣和雲端運算之間的人工界限正在消失,誕生了一個重塑可能性的無縫計算結構。自動駕駛汽車將在本地做出瞬間決定,同時利用雲端智慧。」
儘管焦點集中在邊緣運算上,今年公共雲支出仍保持強勁,估計達 7230 億美元。隨著邊緣和雲端融合,區分它們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同時,量子運算正從實驗室走向雲端,IBM、Microsoft 和 Amazon 等供應商提供量子能力作為服務。儘管量子運算仍遠離主流應用,但它在藥物發現和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潛力令人興奮。然而,我們必須記住,AI 曾經處於類似的位置,看看它現在在哪裡。
行業特定雲端
Gartner 預測行業特定雲平台的增長,預計到 2029 年,超過一半的組織將使用這些平台。這些平台 cater 於醫療保健、金融、製造業和零售等行業的獨特需求,幫助企業擴展數字計劃並解決行業特定的挑戰。
然而,Gartner 在這裡似乎有點滯後。許多行業已經大量投資於專門設計的垂直雲端以滿足其特定需求。例如,如果你使用來自 AT&T、Deutsche Telekom、Orange、SK Telecom、Comcast 或 Verizon 等供應商的 5G,你的數據和語音服務實際上依賴幕後的 OpenStack 雲端。
數位主權
數位主權的概念在美國可能不會引起太多共鳴,但在其他地方卻是一個熱門話題。英國和歐盟等國家對美國的雲端服務持謹慎態度,擔心數據保護和外國政府可能的訪問。
正如 Gartner 所指出的:「組織將越來越需要保護數據、基礎設施和關鍵工作負載免受外部管轄權和外國政府訪問的控制。」他們預測,到 2029 年,超過 50% 的跨國組織將採用數位主權策略,而目前還不到 10%。從我最近對英國的訪問可以看出,這一趨勢正在加速。例如,現代汽車選擇 OpenStack 作為其汽車雲,以確保其數據的控制和安全性。
超級雲端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的崛起
相關文章
AI驅動的播客工具促進內容創作簡化
製作和精煉播客既具挑戰性又充滿成就感。許多播客創作者面臨耗時任務的挑戰,如去除填充詞、撰寫引人入勝的節目筆記以及有效推廣內容。幸運的是,人工智慧(AI)提供了尖端解決方案,簡化這些流程,使播客製作更高效且易於操作。本文介紹了頂尖的AI播客編輯工具,這些工具能革新您的工作流程,助您輕鬆打造專業內容。重點AI工具提升播客製作效率。利用AI自動去除「嗯」、「啊」等填充詞。使用AI技術生成轉錄和節目筆記。
布蘭妮·斯皮爾斯的紅色緊身衣:流行時尚的定義時刻
布蘭妮·斯皮爾斯,這位流行天后,以其大膽的風格持續吸引觀眾。她的音樂錄影帶不僅是音樂熱門,更是時尚里程碑。本文深入探討《Oops!...I Did It Again》音樂錄影帶中令人難忘的紅色緊身衣,這一造型定義了2000年代初的風格。探索這件鮮艷服裝如何成為文化標匆�符,塑造潮流並在流行文化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從其醒目的色調到未來主義的風格,我們將探討這套服裝成為經典的每一個元素。與我們一起來
探索神聖奉獻:信仰、愛與靈性自由
在一個充滿混亂與分心的世界中,尋找片刻寧靜以建立靈性聯繫能改變人生。本文深入探討敬拜耶穌的深刻行為,探索信仰、神聖之愛以及個人追求靈性解放的主題。我們檢視這種奉獻如何塑造生活的各個面向,提供安慰、韌性與新的目標。適合渴望深化信仰並擁抱神聖聯繫改變人生力量的人。 重點寧靜時刻在培養靈性聯繫中的價值。神聖之愛如何激發興奮與寧靜。恩典作為淨化與振奮的力量。敬拜耶穌作為擺脫個人負擔的途徑。透過信仰發現真理
評論 (7)
0/200
EdwardScott
2025-08-08 01:00:59
Cloud tech is evolving fast! Gartner's insights on 2029 trends are eye-opening—businesses are betting big. But those costs? Ouch, my wallet’s already nervous! 😅 Curious how smaller companies will keep up.
0
TimothyTaylor
2025-06-03 03:19:15
Классная статья про облака! Гартнер прав, это уже не просто технология, а must-have. Но вот вопрос: как это повлияет на конфиденциальность данных? 🤨
0
PeterSanchez
2025-06-02 12:38:06
L’article sur l’avenir du cloud est super intéressant ! Gartner parle de nécessité business, mais j’ai peur que les coûts explosent pour les PME. 😬
0
WalterWhite
2025-06-02 05:59:58
クラウドのトレンド、めっちゃ面白いね!2029年までにビジネス必須になるって、どんな新しいサービス出てくるんだろう?ワクワクする!🚀
0
JonathanNelson
2025-06-02 02:21:43
Cloud trends are wild! Gartner's take on 2029 is eye-opening—billions at stake, and it’s becoming a business must-have. Curious how much these shifts will cost small startups. Anyone else worried about the price tag? 😬
0
雲端的未來在哪裡?這是一個許多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因為其中涉及著數十億美元的利益。領先的技術分析公司 Gartner 在其最新出版物《2029 年雲端的未來:從技術到商業必需品的旅程》以及《2025 年預測:塑造雲端採用未來的挑戰》中提供了相關見解。在澳洲雪梨舉辦的 IT 基礎架構、運營與雲端策略會議上,Gartner 列出了將於 2029 年之前塑造雲端格局的八大趨勢:雲端不滿、人工智慧/機器學習(ML)、多雲、永續性、數位主權、超級雲端、邊緣運算和行業特定解決方案。
Gartner 的顧問總監 Joe Rogus 在主題演講中強調,這些趨勢正在加速雲端從一個簡單的技術工具轉變為業務破壞者和必需品。他指出:「未來幾年,雲端將繼續釋放新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實現業務使命的方式。」儘管這聽起來像是一種宏觀的陳述,但我認為這個看法有些過時。我從雲端誕生之初就一直在追蹤它,並且它已經擾亂了企業超過十年。
例如,Amazon Web Services(AWS)。僅在 2006 年推出後兩年,ZDNET 的 Larry Dignan 就預見到 AWS 將在盈利能力方面超越 Amazon 的零售業務。快進到今天,儘管 AWS 只貢獻了 Amazon 總收入的 17%,但它卻是該公司的最有利潤率的部分。
雲端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根據 Infrastructure as Code(IaC)公司 Spacelift 的數據,96% 的公司現在使用公共雲來處理部分工作負載。2024 年 CDW 雲計算研究報告進一步顯示,45% 的組織已經將至少一半的應用程式遷移到公共雲,另有 35% 的組織計劃在三年內這樣做。
微軟的轉型也是雲端影響力的一個見證。與普遍的看法相反,2024 年微軟 62% 的收入來自雲端服務,遠遠超過 Windows 的 10%。這種轉變解釋了為什麼微軟正在大力投資 Linux。
雲端不滿:一個日益嚴重的挑戰
儘管雲端被廣泛採用,但許多組織對他們的雲端體驗表示不滿,尤其是對成本方面。Gartner 預測,到 2028 年,四分之一的組織將因不切實際的期望、糟糕的實施或不斷攀升的成本而面臨重大不滿。從我在雲端貿易展會上的談話可以看出,許多企業已經在應付他們的雲端帳單。這是一個常見的抱怨。
CloudZero 的 2024 年雲端成本智慧狀態報告支持這一點,顯示只有 40% 的組織認為他們的雲端成本符合預期。其餘約 60% 的組織報告說成本高於預期,其中 49% 說成本「稍微偏高」,11% 說成本「太高」。Harnass 的 FinOps in Focus 2025 報告還預測,2025 年雲端浪費將達到驚人的 445 億美元,而 Gartner 估計今年總雲端支出為 7234 億美元。這是一大筆資金和一大筆浪費。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新雲端工作負載
企業正準備增加對雲端的支出,特別是針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Gartner 預測,到 2029 年,一半的雲端計算資源將專注於人工智慧工作負載,比目前不到 10% 的比例大幅增長。然而,IDC 預測,到 2025 年,75% 的企業將使用人工智慧驅動的雲端服務,這表明 Gartner 可能低估了這一轉變的速度。然而,問題在於對人工智慧雲端的投資是否會帶來回報。我持保留態度。
多雲和混合策略:靈活性而非鎖定
單一雲端供應商的時代正在結束。Gartner 強調多雲和混合策略的崛起,組織通過混合私有和公有雲來避免供應商鎖定並優化成本、性能和韌性。到 2025 年底,Gartner 預計超過 85% 的組織將採用這些策略。
這一趨勢已經顯現。即使是我的小型企業,Vaughan-Nichols & Associates,也使用多個雲端。混合雲整合私有和公有環境,通常使用工具如 Kubernetes 管理,而多雲設置涉及使用多家供應商的服務,例如使用 Microsoft 365 進行辦公軟體和 Google Drive 進行個人文件存儲。
Fortinet 的 2025 年雲端安全狀態報告顯示,超過 78% 的組織目前使用兩個或多個雲端供應商,Statista 的 2024 年數據也顯示超過 70% 的公司使用多個雲端供應商。
永續解決方案:綠色雲端
Gartner 強調綠色雲端正在成為核心,受到供應商和用戶減少環境影響的壓力。主要玩家如 AWS、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 正在投資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數據中心。
然而,我懷疑推動這一趨勢的主要動力可能是成本降低而不是環境關切,考慮到對雲端帳單的普遍不滿。CloudZero 指出,優化雲端開支可以顯著減少浪費、降低能源消耗並減少碳排放,使綠色雲端計算潛在更具成本效益。
邊緣運算和量子飛躍
回顧 2019 年,當時 The Linux Foundation 的網路總經理 Arpit Joshipura 預測邊緣運算將在 2025 年超越雲端運算。儘管這尚未發生,但 Gartner 覺察到邊緣和雲端之間的界線正在變得模糊。它們正在融合成一個支持實時分析和需要超低延遲的物聯網應用的無縫計算結構。
未來學家 Bernard Marr 也注意到這種轉變:「邊緣和雲端運算之間的人工界限正在消失,誕生了一個重塑可能性的無縫計算結構。自動駕駛汽車將在本地做出瞬間決定,同時利用雲端智慧。」
儘管焦點集中在邊緣運算上,今年公共雲支出仍保持強勁,估計達 7230 億美元。隨著邊緣和雲端融合,區分它們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同時,量子運算正從實驗室走向雲端,IBM、Microsoft 和 Amazon 等供應商提供量子能力作為服務。儘管量子運算仍遠離主流應用,但它在藥物發現和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潛力令人興奮。然而,我們必須記住,AI 曾經處於類似的位置,看看它現在在哪裡。
行業特定雲端
Gartner 預測行業特定雲平台的增長,預計到 2029 年,超過一半的組織將使用這些平台。這些平台 cater 於醫療保健、金融、製造業和零售等行業的獨特需求,幫助企業擴展數字計劃並解決行業特定的挑戰。
然而,Gartner 在這裡似乎有點滯後。許多行業已經大量投資於專門設計的垂直雲端以滿足其特定需求。例如,如果你使用來自 AT&T、Deutsche Telekom、Orange、SK Telecom、Comcast 或 Verizon 等供應商的 5G,你的數據和語音服務實際上依賴幕後的 OpenStack 雲端。
數位主權
數位主權的概念在美國可能不會引起太多共鳴,但在其他地方卻是一個熱門話題。英國和歐盟等國家對美國的雲端服務持謹慎態度,擔心數據保護和外國政府可能的訪問。
正如 Gartner 所指出的:「組織將越來越需要保護數據、基礎設施和關鍵工作負載免受外部管轄權和外國政府訪問的控制。」他們預測,到 2029 年,超過 50% 的跨國組織將採用數位主權策略,而目前還不到 10%。從我最近對英國的訪問可以看出,這一趨勢正在加速。例如,現代汽車選擇 OpenStack 作為其汽車雲,以確保其數據的控制和安全性。
超級雲端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的崛起




Cloud tech is evolving fast! Gartner's insights on 2029 trends are eye-opening—businesses are betting big. But those costs? Ouch, my wallet’s already nervous! 😅 Curious how smaller companies will keep up.




Классная статья про облака! Гартнер прав, это уже не просто технология, а must-have. Но вот вопрос: как это повлияет на конфиденциальность данных? 🤨




L’article sur l’avenir du cloud est super intéressant ! Gartner parle de nécessité business, mais j’ai peur que les coûts explosent pour les PME. 😬




クラウドのトレンド、めっちゃ面白いね!2029年までにビジネス必須になるって、どんな新しいサービス出てくるんだろう?ワクワクする!🚀




Cloud trends are wild! Gartner's take on 2029 is eye-opening—billions at stake, and it’s becoming a business must-have. Curious how much these shifts will cost small startups. Anyone else worried about the price ta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