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時代開始”

編者按:今天在倫敦,Google DeepMind 與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了首屆 AI for Science Forum,匯集了諾貝爾獎得主、科學界、政策制定者和行業領袖,探討 AI 推動科學突破、應對全球最迫切的挑戰,並引領全新發現時代的變革潛力。
Google 負責研究、技術與社會的高級副總裁 James Manyika 發表了開幕致詞;以下是其演講稿的文字記錄,按準備內容整理。
AI 對科學的影響近期掀起熱潮,但利用 AI 推動科學邊界的想法並不新鮮。這可以追溯到像 Alan Turing 和 Christopher Longuet-Higgins 這樣的先驅,而最近,我的 Google DeepMind 和 Google Research 的同事們一直處於前沿。
圍繞 AI 與科學的熱議並非要取代科學家,而是關於 AI 如何解決那些受益於計算能力的棘手問題。將 AI 視為科學家的可靠助手。
早在 Hodgkin 和 Huxley 使用計算方法解釋神經衝動如何沿神經元傳遞時,我們就窺見了這種潛力。他們的工作為他們贏得了 1963 年的諾貝爾獎。
時至今日,我的同事 Demis Hassabis、John Jumper 和 AlphaFold 團隊利用 AI 破解了 Christian Anfinsen 在 1970 年代提出的「蛋白質折疊問題」。他們的努力為他們贏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那麼,AI 究竟如何幫助推動科學進步?
首先談談速度。在某些領域,AI 將原本需要數世紀的研究加速到僅需幾年、幾個月甚至幾天。
AI 還拓寬了研究範圍,讓科學家能夠同時以全新方式探索多個問題,而非一次只研究一個。
多虧了 AI,現在更多人可以參與研究,這意味著我們能更快地加速科學發現。
AI 在各個科學領域推動重大進展
讓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AI 如何掀起巨浪,首先從 AlphaFold 開始:
僅在一年內,我的同事預測了幾乎所有已知蛋白質的結構——超過 2 億個。而有了 AlphaFold 3,他們超越了蛋白質,涵蓋了生命的所有生物分子,如 DNA、RNA 和配體。
AlphaFold 為 190 個國家的超過 200 萬研究人員帶來了改變,應對從被忽視的疾病到耐藥菌等問題。
基於 AlphaFold 的 AlphaMissense 幫助分類了近 7100 萬個可能的錯義變體——那些單字母 DNA 變化——為可能有害或無害。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只有 0.1% 曾被人類專家確認。
當人類基因組首次被測序時,它基於單一組裝。但去年,我的 Google Research 同事與學術合作者一起發布了首個人類泛基因組參考草稿。這基於 47 個組裝,讓我們對人類遺傳多樣性有了更好的了解。
在神經科學領域,Google Research、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 Lichtman 實驗室長達十年的合作,繪製了人類大腦一小部分的納米級地圖。這種細節水平前所未有,揭示了可能改變我們對大腦理解的新結構。這可能帶來應對阿茲海默症等神經疾病的新方法。完整地圖現已供其他研究人員探索。
除了生命科學,我們在其他領域也看到了突破。
在氣候建模中,我們將機器學習與傳統基於物理的方法結合,創造了 NeuralGCM。這個模型能在傳統模型模擬 19 天的時間內,模擬超過 7 萬天的氣候。
另一個例子是 Google DeepMind 的同事開發的 GenCast。這是一個頂尖的 AI 模型,能比行業標準更準確、更快速地預測未來 15 天的天氣。
我們的 Quantum AI 團隊正在探索曾屬於科幻領域的問題,如研究可穿越蟲洞。這有助於測試近九十年前提出的愛因斯坦-羅森橋的量子引力理論。
事實上,量子與 AI 開始互相幫助。AI 正在推進量子計算,而量子也在推動 AI 研究前進。
我們還在材料科學、核聚變、數學等領域取得進展,均與學術科學家合作。
AI 驅動的科學進展正在產生現實世界的影響
除了這些突破,AI 還以直接惠及人們的方式改進科學,特別是在氣候和醫療領域。
以氣候適應為例,隨著氣候變化,洪水預報變得越來越重要。多虧了 AI,我們現在能以與當前預測相同精確度,提前 7 天預測河流水災。我們的早期預警平台 Flood Hub 始於孟加拉,現已覆蓋超過 100 個國家和 7 億人口。
對於氣候緩解,考慮到飛機凝結尾跡,它們對航空全球暖化的影響高達 35%。我的 Google Research 同事開發了一個 AI 模型,預測凝結尾跡可能形成的地點。在與美國航空公司測試 70 次飛行後,我們看到排放量減少了 54%。
AI 在疾病檢測方面也顯示出前景。八年前,Google 研究人員發現 AI 可以幫助解讀視網膜掃描,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是一種影響約 1 億人的可預防失明原因。我們開發的篩查工具已在全球超過 60 萬次篩查中使用。泰國和印度的新合作將在未來十年內實現 600 萬次篩查。
我們還在結核病、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孕產婦健康等領域努力。
未來之路
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我們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我認為有三個關鍵領域需要專注,以充分發揮 AI 推動科學進步和為社會帶來實際利益的潛力:
首先,我們需要繼續解決 AI 的局限性,提升其幫助發展新科學概念、理論和實驗的能力。
其次,我們必須堅持科學方法並負責任地使用 AI。科學家、倫理學家和安全專家需要合作,應對科學特有的風險,如病毒和生物武器,以及數據偏差、隱私和環境影響等挑戰。
第三,我們需要讓 AI 驅動的研究工具和資源更容易為全球的科學家所用,確保我們取得的進展惠及全世界的人們。
我對這個新發現時代的未來充滿期待。
我們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打造幫助推進科學的工具,造福所有人。
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支持在場以及全球的傑出科學家——今天我們將聽到其中一些人的分享。
相關文章
「Dot AI 伴侶應用程式宣布關閉,停止個人化服務」
根據 Dot 開發商於週五發佈的公告,Dot 將停止營運。Dot 背後的新創公司 New Computer 在其網站上表示,這項服務將持續提供至 10 月 5 日,讓使用者有時間匯出個人資料。此應用程式於今年初由共同創辦人 Sam Whitmore 與前 Apple 設計專家 Jason Yuan 合作推出。Dot 進入日益受到關注的情感 AI 伴侶領域,將自己定位為可適應的數位朋友,可根據使用者
Anthropic 解決 AI 產生盜版書籍的法律案件
Anthropic 已與美國作家就一宗重大版權糾紛達成和解,同意擬議的集體訴訟和解方案,以避免可能耗費巨資的審判。該協議於本週二在法庭文件中提交,源於該人工智能公司使用盜版文學作品訓練其 Claude 模型的指控。雖然此案源於作家 Andrea Bartz、Charles Graeber 和 Kirk Wallace Johnson 的訴訟,但和解細節仍然保密。他們於 2023 年提出訴訟,指控
Figma 向所有用戶發佈 AI 驅動的應用程式生成工具
Figma Make 是今年初推出的創新提示應用程式開發平台,目前已正式退出測試版,並向所有使用者推出。這個突破性的工具加入了 Google 的 Gemini Code Assist 和 Microsoft 的 GitHub Copilot 等人工智能編碼助手的行列,讓創作者無需傳統的編程專業知識,即可將自然語言描述轉換為功能原型和應用程式。Figma Make 在測試階段原本只有高級「Full
評論 (38)
0/200
ChristopherTaylor
2025-10-07 04:30:35
Qué emocionante este foro de IA y ciencia! 🤯 Espero que DeepMind no solo hable de avances teóricos sino que muestre casos prácticos cómo están usando IA en proyectos reales. La colaboración entre premios Nobel y tecnólogos podría dar resultados increíbles!
0
StevenSanchez
2025-08-13 03:01:00
This AI for Science Forum sounds like a game-changer! Imagine Nobel laureates and tech gurus teaming up to push science forward. I'm curious how AI will reshape research—hope it’s not just hype! 😄
0
ScottEvans
2025-08-04 19:00:59
This AI for Science Forum sounds like a game-changer! It's wild to think how AI could supercharge discoveries—kinda like giving scientists a turbo boost 🚀. But I wonder, will it outsmart the Nobel laureates one day?
0
FrankSmith
2025-04-26 00:03:59
El Foro de IA para la Ciencia suena súper interesante, pero, honestamente, es un poco demasiado elevado para mí. Estoy más interesado en aplicaciones prácticas que en discusiones teóricas. Aún así, es genial ver cómo la IA se usa para avanzar en la ciencia. ¿Quizás la próxima vez puedan incluir más cosas prácticas? 🤔
0
MarkWilson
2025-04-25 23:00:17
The AI for Science Forum sounds super interesting, but honestly, it's a bit too high-brow for me. I'm more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rather than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Still, it's cool to see AI being used to push science forward! Maybe next time they can include more hands-on stuff? 🤔
0
LeviKing
2025-04-23 01:28:28
AI for Science Forum은 정말 흥미로워 보이지만, 솔직히 말해서 나에게는 조금 너무 고상해요. 이론적 논의보다는 실용적인 응용에 더 관심이 있어요. 그래도 과학을 앞으로 나아가게 하는 데 AI가 사용된다는 건 멋져요! 다음에는 좀 더 실습적인 내용을 포함해 주면 좋겠어요 🤔
0
編者按:今天在倫敦,Google DeepMind 與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了首屆 AI for Science Forum,匯集了諾貝爾獎得主、科學界、政策制定者和行業領袖,探討 AI 推動科學突破、應對全球最迫切的挑戰,並引領全新發現時代的變革潛力。
Google 負責研究、技術與社會的高級副總裁 James Manyika 發表了開幕致詞;以下是其演講稿的文字記錄,按準備內容整理。
AI 對科學的影響近期掀起熱潮,但利用 AI 推動科學邊界的想法並不新鮮。這可以追溯到像 Alan Turing 和 Christopher Longuet-Higgins 這樣的先驅,而最近,我的 Google DeepMind 和 Google Research 的同事們一直處於前沿。
圍繞 AI 與科學的熱議並非要取代科學家,而是關於 AI 如何解決那些受益於計算能力的棘手問題。將 AI 視為科學家的可靠助手。
早在 Hodgkin 和 Huxley 使用計算方法解釋神經衝動如何沿神經元傳遞時,我們就窺見了這種潛力。他們的工作為他們贏得了 1963 年的諾貝爾獎。
時至今日,我的同事 Demis Hassabis、John Jumper 和 AlphaFold 團隊利用 AI 破解了 Christian Anfinsen 在 1970 年代提出的「蛋白質折疊問題」。他們的努力為他們贏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那麼,AI 究竟如何幫助推動科學進步?
首先談談速度。在某些領域,AI 將原本需要數世紀的研究加速到僅需幾年、幾個月甚至幾天。
AI 還拓寬了研究範圍,讓科學家能夠同時以全新方式探索多個問題,而非一次只研究一個。
多虧了 AI,現在更多人可以參與研究,這意味著我們能更快地加速科學發現。
AI 在各個科學領域推動重大進展
讓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AI 如何掀起巨浪,首先從 AlphaFold 開始:
僅在一年內,我的同事預測了幾乎所有已知蛋白質的結構——超過 2 億個。而有了 AlphaFold 3,他們超越了蛋白質,涵蓋了生命的所有生物分子,如 DNA、RNA 和配體。
AlphaFold 為 190 個國家的超過 200 萬研究人員帶來了改變,應對從被忽視的疾病到耐藥菌等問題。
基於 AlphaFold 的 AlphaMissense 幫助分類了近 7100 萬個可能的錯義變體——那些單字母 DNA 變化——為可能有害或無害。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只有 0.1% 曾被人類專家確認。
當人類基因組首次被測序時,它基於單一組裝。但去年,我的 Google Research 同事與學術合作者一起發布了首個人類泛基因組參考草稿。這基於 47 個組裝,讓我們對人類遺傳多樣性有了更好的了解。
在神經科學領域,Google Research、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 Lichtman 實驗室長達十年的合作,繪製了人類大腦一小部分的納米級地圖。這種細節水平前所未有,揭示了可能改變我們對大腦理解的新結構。這可能帶來應對阿茲海默症等神經疾病的新方法。完整地圖現已供其他研究人員探索。
除了生命科學,我們在其他領域也看到了突破。
在氣候建模中,我們將機器學習與傳統基於物理的方法結合,創造了 NeuralGCM。這個模型能在傳統模型模擬 19 天的時間內,模擬超過 7 萬天的氣候。
另一個例子是 Google DeepMind 的同事開發的 GenCast。這是一個頂尖的 AI 模型,能比行業標準更準確、更快速地預測未來 15 天的天氣。
我們的 Quantum AI 團隊正在探索曾屬於科幻領域的問題,如研究可穿越蟲洞。這有助於測試近九十年前提出的愛因斯坦-羅森橋的量子引力理論。
事實上,量子與 AI 開始互相幫助。AI 正在推進量子計算,而量子也在推動 AI 研究前進。
我們還在材料科學、核聚變、數學等領域取得進展,均與學術科學家合作。
AI 驅動的科學進展正在產生現實世界的影響
除了這些突破,AI 還以直接惠及人們的方式改進科學,特別是在氣候和醫療領域。
以氣候適應為例,隨著氣候變化,洪水預報變得越來越重要。多虧了 AI,我們現在能以與當前預測相同精確度,提前 7 天預測河流水災。我們的早期預警平台 Flood Hub 始於孟加拉,現已覆蓋超過 100 個國家和 7 億人口。
對於氣候緩解,考慮到飛機凝結尾跡,它們對航空全球暖化的影響高達 35%。我的 Google Research 同事開發了一個 AI 模型,預測凝結尾跡可能形成的地點。在與美國航空公司測試 70 次飛行後,我們看到排放量減少了 54%。
AI 在疾病檢測方面也顯示出前景。八年前,Google 研究人員發現 AI 可以幫助解讀視網膜掃描,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是一種影響約 1 億人的可預防失明原因。我們開發的篩查工具已在全球超過 60 萬次篩查中使用。泰國和印度的新合作將在未來十年內實現 600 萬次篩查。
我們還在結核病、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孕產婦健康等領域努力。
未來之路
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我們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我認為有三個關鍵領域需要專注,以充分發揮 AI 推動科學進步和為社會帶來實際利益的潛力:
首先,我們需要繼續解決 AI 的局限性,提升其幫助發展新科學概念、理論和實驗的能力。
其次,我們必須堅持科學方法並負責任地使用 AI。科學家、倫理學家和安全專家需要合作,應對科學特有的風險,如病毒和生物武器,以及數據偏差、隱私和環境影響等挑戰。
第三,我們需要讓 AI 驅動的研究工具和資源更容易為全球的科學家所用,確保我們取得的進展惠及全世界的人們。
我對這個新發現時代的未來充滿期待。
我們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打造幫助推進科學的工具,造福所有人。
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支持在場以及全球的傑出科學家——今天我們將聽到其中一些人的分享。



Qué emocionante este foro de IA y ciencia! 🤯 Espero que DeepMind no solo hable de avances teóricos sino que muestre casos prácticos cómo están usando IA en proyectos reales. La colaboración entre premios Nobel y tecnólogos podría dar resultados increíbles!




This AI for Science Forum sounds like a game-changer! Imagine Nobel laureates and tech gurus teaming up to push science forward. I'm curious how AI will reshape research—hope it’s not just hype! 😄




This AI for Science Forum sounds like a game-changer! It's wild to think how AI could supercharge discoveries—kinda like giving scientists a turbo boost 🚀. But I wonder, will it outsmart the Nobel laureates one day?




El Foro de IA para la Ciencia suena súper interesante, pero, honestamente, es un poco demasiado elevado para mí. Estoy más interesado en aplicaciones prácticas que en discusiones teóricas. Aún así, es genial ver cómo la IA se usa para avanzar en la ciencia. ¿Quizás la próxima vez puedan incluir más cosas prácticas? 🤔




The AI for Science Forum sounds super interesting, but honestly, it's a bit too high-brow for me. I'm more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rather than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Still, it's cool to see AI being used to push science forward! Maybe next time they can include more hands-on stuff? 🤔




AI for Science Forum은 정말 흥미로워 보이지만, 솔직히 말해서 나에게는 조금 너무 고상해요. 이론적 논의보다는 실용적인 응용에 더 관심이 있어요. 그래도 과학을 앞으로 나아가게 하는 데 AI가 사용된다는 건 멋져요! 다음에는 좀 더 실습적인 내용을 포함해 주면 좋겠어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