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o3 AI模型在基准测试中的得分低于最初暗示的水平

为什么基准差异在人工智能中很重要
说到人工智能,数字往往能说明问题--而有时,这些数字并不完全吻合。以 OpenAI 的 o3 模型为例。据报道,o3 可以处理超过 25% 难度极高的 FrontierMath 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竞争对手只能处理低个位数的问题。但快进到最近的发展,Epoch AI--一家受人尊敬的研究机构--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o3 的实际性能徘徊在 10% 左右。还不错,但肯定不是OpenAI最初吹嘘的那个吸引眼球的数字。
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OpenAI最初的得分很可能是在最佳条件下取得的--现实世界中可能无法完全复制。Epoch指出,他们的测试环境可能与OpenAI的略有不同,甚至他们使用的FrontierMath版本也较新。这并不是说OpenAI完全误导了任何人;他们最初的说法与内部测试一致,但这种差异凸显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基准并不总是苹果与苹果之间的比较。面对现实吧,公司都有动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透明度的作用
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人工智能公司在分享结果时应该有多透明?虽然 OpenAI 并没有赤裸裸地撒谎,但他们的信息确实让人产生了没有完全满足的期望。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公司希望展示自己的进步,但也需要诚实地说明这些数字的真正含义。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消费者和研究人员都会要求得到更清晰的答案。
行业内的其他争议
基准测试的失误并非 OpenAI 独有。人工智能领域的其他公司也面临着类似的审查。今年 1 月,就在 o3 发布公告之前,Epoch 就因为接受了 OpenAI 未公开的资助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与此同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 xAI 因涉嫌调整基准图表,使 Grok 3 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而受到抨击。就连科技巨头之一的 Meta 公司最近也承认,他们基于一个未公开的模型来推广分数。显然,争夺头条新闻的竞争正在白热化,而且并非每个人都在公平竞争。
展望未来
虽然这些争议看似令人沮丧,但它们实际上是进步的标志。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成熟,围绕问责制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消费者和研究人员正在推动提高透明度,这是一件好事。这迫使公司在展示其成就时更加深思熟虑,并确保用户不会被不切实际的炒作所迷惑。归根结底,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玩弄数字游戏,而应该是建立真正推动该领域发展的模型。
相关文章
非营利组织利用人工智能代理促进慈善筹款工作
当大型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 "代理 "作为企业生产力的助推器进行推广时,一家非营利组织正在展示它们在社会公益方面的潜力。由开放慈善组织(Open Philanthropy)支持的慈善研究机构赛智未来(Sage Future)最近进行了一项创新实验,展示了人工智能模型如何在慈善筹款方面进行合作。该非营利组织在一个模拟数字环境中设置了四个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OpenAI 的 GPT-4o 和 o1
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警告人类正在失去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
来自 OpenAI、谷歌 DeepMind、Anthropic 和 Meta 的研究人员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搁置竞争分歧,就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发出集体警告。来自这些通常相互竞争的组织的 40 多名顶尖科学家共同撰写了一篇开创性的研究论文,强调确保人工智能决策过程透明度的窗口正在迅速关闭。这次合作的重点是现代人工智能系统的一个关键发展--它们在生成最终输出之前,能够以人类可读的语言阐明推理过程的新
ChatGPT 添加了 Google Drive 和 Dropbox 集成,用于文件访问
ChatGPT 通过新的企业功能提高生产力OpenAI 推出两项强大的新功能,将 ChatGPT 转变为全面的企业生产力工具:自动会议记录和无缝云存储集成。革命性的记录功能新推出的 "记录模式 "可自动转录和分析以下内容:重要的商务会议创造性的头脑风暴会议 个人思维过程这一高级功能目前仅面向 ChatGPT 团队用户(每用户每月 25 美元),可提供准确、有时间戳的记
评论 (4)
0/200
FrankSmith
2025-09-10 14:30:33
오픈AI의 벤치마크 수치 조작 논란, 이젠 식상하네요 😅 경쟁이 치열해질수록 회사들이 성과를 부풀리는 건 드문 일이 아니지만... 진실은 결국 밝혀지잖아요. 이번 건으로 인공지능 업계의 신뢰도가 또 한 번 흔들리는 건 아닐지 걱정됩니다.
0
LiamWalker
2025-08-12 14:50:10
I was hyped for o3, but these benchmark gaps are a letdown. Makes you wonder if the AI hype train is running on fumes. Still cool tech, tho! 😎
0
FrankLewis
2025-08-07 10:41:14
The o3 model's benchmark slip-up is a bit of a letdown. 😕 I was hyped for OpenAI's big claims, but now I’m wondering if they’re overselling. Numbers don’t lie, but they can sure be misleading!
0
NicholasCarter
2025-07-29 20:25:16
The o3 model's benchmark slip-up is wild! I was hyped for those big claims, but now it’s like finding out your favorite superhero has a weak spot. Still, AI’s moving so fast, I wonder if these benchmarks even keep up with real-world use. 🤔 Anyone else feel like we’re chasing numbers instead of actual progress?
0
为什么基准差异在人工智能中很重要
说到人工智能,数字往往能说明问题--而有时,这些数字并不完全吻合。以 OpenAI 的 o3 模型为例。据报道,o3 可以处理超过 25% 难度极高的 FrontierMath 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竞争对手只能处理低个位数的问题。但快进到最近的发展,Epoch AI--一家受人尊敬的研究机构--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o3 的实际性能徘徊在 10% 左右。还不错,但肯定不是OpenAI最初吹嘘的那个吸引眼球的数字。
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OpenAI最初的得分很可能是在最佳条件下取得的--现实世界中可能无法完全复制。Epoch指出,他们的测试环境可能与OpenAI的略有不同,甚至他们使用的FrontierMath版本也较新。这并不是说OpenAI完全误导了任何人;他们最初的说法与内部测试一致,但这种差异凸显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基准并不总是苹果与苹果之间的比较。面对现实吧,公司都有动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透明度的作用
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人工智能公司在分享结果时应该有多透明?虽然 OpenAI 并没有赤裸裸地撒谎,但他们的信息确实让人产生了没有完全满足的期望。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公司希望展示自己的进步,但也需要诚实地说明这些数字的真正含义。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消费者和研究人员都会要求得到更清晰的答案。
行业内的其他争议
基准测试的失误并非 OpenAI 独有。人工智能领域的其他公司也面临着类似的审查。今年 1 月,就在 o3 发布公告之前,Epoch 就因为接受了 OpenAI 未公开的资助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与此同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 xAI 因涉嫌调整基准图表,使 Grok 3 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而受到抨击。就连科技巨头之一的 Meta 公司最近也承认,他们基于一个未公开的模型来推广分数。显然,争夺头条新闻的竞争正在白热化,而且并非每个人都在公平竞争。
展望未来
虽然这些争议看似令人沮丧,但它们实际上是进步的标志。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成熟,围绕问责制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消费者和研究人员正在推动提高透明度,这是一件好事。这迫使公司在展示其成就时更加深思熟虑,并确保用户不会被不切实际的炒作所迷惑。归根结底,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玩弄数字游戏,而应该是建立真正推动该领域发展的模型。




오픈AI의 벤치마크 수치 조작 논란, 이젠 식상하네요 😅 경쟁이 치열해질수록 회사들이 성과를 부풀리는 건 드문 일이 아니지만... 진실은 결국 밝혀지잖아요. 이번 건으로 인공지능 업계의 신뢰도가 또 한 번 흔들리는 건 아닐지 걱정됩니다.




I was hyped for o3, but these benchmark gaps are a letdown. Makes you wonder if the AI hype train is running on fumes. Still cool tech, tho! 😎




The o3 model's benchmark slip-up is a bit of a letdown. 😕 I was hyped for OpenAI's big claims, but now I’m wondering if they’re overselling. Numbers don’t lie, but they can sure be misleading!




The o3 model's benchmark slip-up is wild! I was hyped for those big claims, but now it’s like finding out your favorite superhero has a weak spot. Still, AI’s moving so fast, I wonder if these benchmarks even keep up with real-world use. 🤔 Anyone else feel like we’re chasing numbers instead of actual prog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