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彌補孤獨鴻溝?

在數位噪音不斷的時代,面對面的聯繫正在迅速消失。2023年美國衛生局長顧問報告顯示,15至24歲的年輕人與朋友面對面相處的時間比2003年減少了近70%,這標誌著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這一驚人統計數據凸顯了社交互動減少的風險,並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人工智慧(AI)能否幫助修補我們日益脆弱的社交紐帶?
社會及其神經系統的壓力
70%的下降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裂痕。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一項研究發現,36%的美國人,包括61%的年輕人和51%有幼兒的母親,報告稱有「嚴重孤獨感」。
孤獨不僅僅是情感問題——它會削弱免疫力、提高皮質醇水平,並增加相當於每天吸一包菸的心血管風險。身體會記錄下空虛社交生活的代價。
AI的興起催生了新的用途,人們開始尋求AI作為陪伴。他們提出問題、分享挫折,並與反應靈敏的系統互動,以促進聯繫。現在的問題是,AI將如何塑造這場孤獨危機——是作為解決方案,還是帶來更多阻礙。
機器能否提供慰藉?
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AI伴侶減少孤獨感」進行了六項實驗,涉及600多名學生。研究發現,與量身定制的語言模型「伴侶」進行15分鐘的對話,只要使用者感到被理解,就能像與人互動一樣有效地減輕孤獨感。
在學術之外,紐約有超過800名參與者使用了一款桌面大小的社交機器人,95%的人在一個月後報告孤獨感減少。許多人回應了提示,例如喝水、到戶外走走或給親人打電話。然而,設計者強調,這些機器人旨在增強而非取代人類的聯繫。
然而,研究人員警告,AI伴侶應用程式可能成為寄生式陷阱——隨時可用、從不要求回報,並可能鼓勵人們退出現實世界的聯繫。過度依賴機器人已被發現與逃避人類聯繫有關,可能導致更深的孤立。
AI會團結還是分裂?
AI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公平性問題密切相關。2021年麥肯錫調查指出,新興經濟體中有56%的公司在至少一項功能中使用AI,常常繞過基礎設施限制。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孤獨往往在機會稀缺的地方滋生。
例如:
- 健康:非營利組織CareMessage於2024年推出其健康公平引擎,使用AI助手分析患者文字,找出如交通或食品不安全等障礙,降低服務不足診所的缺席率。
- 教育:像Lalilo這樣的平台使用自適應學習評估學生的優勢,並為個人化成長量身定制練習。
若設計具有包容性,AI可解決孤獨的根本原因,如語言障礙或貧困。但若設計不慎,AI可能誤解較不常見的方言或排除低頻寬地區,進一步加深分歧。政策和設計選擇將塑造這些結果。
大眾媒體反映了這種緊張關係。斯派克·瓊斯的2013年電影《她》中讓觀眾對一個愛上AI聲音的男人產生共鳴,而2025年的驚悚片《Companion》則描繪了一個失控的AI室友。《M3GAN》將危機升級為一個致命的保護娃娃。這些故事凸顯了一個關鍵問題:AI伴侶會促進人際聯繫,還是進一步孤立使用者?
AI無法提供的東西
即使是先進的語言模型也缺乏人類互動的物理性——氣味、觸碰或眼神交流。2024年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一項關於社交情感觸碰的研究顯示,人類接觸會觸發C-觸覺纖維,釋放催產素並降低皮質醇,這是任何螢幕都無法複製的效果。
人類聯繫因以下幾個原因仍然至關重要:
- 不可預測性:真正的朋友會讓你感到驚訝,通過意想不到的時刻培養同理心,這是腳本化的AI無法比擬的。
- 物理平靜:擁抱能調節雙方的心率,這是任何演算法都無法模仿的回應。
- 豐富的線索:微表情、共享的笑聲和姿勢變化能增強社交本能。
- 鮮活的記憶:共享時刻的感官細節——如咖啡的香氣或椅子吱吱作響——比數位互動更深刻地嵌入體驗。
- 真實的責任感:人類會挑戰你遵守承諾,而機器人很少要求互惠。
- 微妙的直覺:朋友緊張的腳步聲在言語之前就傳遞了不安,引導你的反應。
- 化學紐帶:物理接觸能提升血清素、催產素和多巴胺,這是機器人無法實現的。
AI可能模擬這些體驗的一部分,但無法捕捉其全部深度。
AI在聯繫中的未來
AI單獨無法終結孤獨流行病,也不會必然孤立我們。其影響取決於創作者和使用者的意圖。若設計旨在促進社群,AI可以聯繫;若為了最大化參與度而建,則可能進一步孤立。
使用AI來簡化聯繫——安排咖啡約會、發送生日提醒或練習困難的對話。但建立關係的更深層工作需要遠離螢幕,親自參與你的社群。
相關文章
測試您的AI專業知識以參加TechCrunch Sessions: AI的獨家門票優惠
您能說出在圍棋中擊敗人類冠軍的AI名稱嗎?或是辨識出推動當今語言模型的Transformer架構背後的公司?證明您的專業知識,即可解鎖一張門票價格購買兩張的優惠(價值200美元)。挑戰您的AI專業知識以贏得參加TechCrunch Sessions: AI的機會應對一系列艱難的AI問題,若您表現出色,可獲得TechCrunch Sessions: AI的2-for-1門票獨特促銷代碼。本活動將於本
AI代理定義甚至讓頂尖創投家困惑
科技熱詞常因過度使用而失去意義,「AI代理」是最新例子,諸如「agentic」等詞更增添混淆。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是大力投資AI初創企業的領先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專家,也承認對於AI代理的定義尚未達成明確共識。在最近一集名為「何謂AI代理?」的播客中,三位a16z基礎設施投資合夥人——Guido Appenzeller、Matt Bornstein和Yoko Li——嘗試
簡化網站創建:2025年Replit AI Agent洞見
在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中,快速打造並推出網站是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舉措。Replit,一個知名的瀏覽器端協作IDE,推出了其創新的Replit AI Agent,旨在簡化網站創建。透過人工智能,這款工具讓各個技能水平的用戶都能將他們的願景轉化為線上現實。本篇評論將探討Replit AI Agent如何簡化網站開發。主要亮點Replit AI Agent讓無需編碼專業知識即可創建網站。該平台提供快速、直
評論 (0)
0/200
在數位噪音不斷的時代,面對面的聯繫正在迅速消失。2023年美國衛生局長顧問報告顯示,15至24歲的年輕人與朋友面對面相處的時間比2003年減少了近70%,這標誌著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這一驚人統計數據凸顯了社交互動減少的風險,並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人工智慧(AI)能否幫助修補我們日益脆弱的社交紐帶?
社會及其神經系統的壓力
70%的下降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裂痕。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一項研究發現,36%的美國人,包括61%的年輕人和51%有幼兒的母親,報告稱有「嚴重孤獨感」。
孤獨不僅僅是情感問題——它會削弱免疫力、提高皮質醇水平,並增加相當於每天吸一包菸的心血管風險。身體會記錄下空虛社交生活的代價。
AI的興起催生了新的用途,人們開始尋求AI作為陪伴。他們提出問題、分享挫折,並與反應靈敏的系統互動,以促進聯繫。現在的問題是,AI將如何塑造這場孤獨危機——是作為解決方案,還是帶來更多阻礙。
機器能否提供慰藉?
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AI伴侶減少孤獨感」進行了六項實驗,涉及600多名學生。研究發現,與量身定制的語言模型「伴侶」進行15分鐘的對話,只要使用者感到被理解,就能像與人互動一樣有效地減輕孤獨感。
在學術之外,紐約有超過800名參與者使用了一款桌面大小的社交機器人,95%的人在一個月後報告孤獨感減少。許多人回應了提示,例如喝水、到戶外走走或給親人打電話。然而,設計者強調,這些機器人旨在增強而非取代人類的聯繫。
然而,研究人員警告,AI伴侶應用程式可能成為寄生式陷阱——隨時可用、從不要求回報,並可能鼓勵人們退出現實世界的聯繫。過度依賴機器人已被發現與逃避人類聯繫有關,可能導致更深的孤立。
AI會團結還是分裂?
AI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公平性問題密切相關。2021年麥肯錫調查指出,新興經濟體中有56%的公司在至少一項功能中使用AI,常常繞過基礎設施限制。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孤獨往往在機會稀缺的地方滋生。
例如:
- 健康:非營利組織CareMessage於2024年推出其健康公平引擎,使用AI助手分析患者文字,找出如交通或食品不安全等障礙,降低服務不足診所的缺席率。
- 教育:像Lalilo這樣的平台使用自適應學習評估學生的優勢,並為個人化成長量身定制練習。
若設計具有包容性,AI可解決孤獨的根本原因,如語言障礙或貧困。但若設計不慎,AI可能誤解較不常見的方言或排除低頻寬地區,進一步加深分歧。政策和設計選擇將塑造這些結果。
大眾媒體反映了這種緊張關係。斯派克·瓊斯的2013年電影《她》中讓觀眾對一個愛上AI聲音的男人產生共鳴,而2025年的驚悚片《Companion》則描繪了一個失控的AI室友。《M3GAN》將危機升級為一個致命的保護娃娃。這些故事凸顯了一個關鍵問題:AI伴侶會促進人際聯繫,還是進一步孤立使用者?
AI無法提供的東西
即使是先進的語言模型也缺乏人類互動的物理性——氣味、觸碰或眼神交流。2024年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一項關於社交情感觸碰的研究顯示,人類接觸會觸發C-觸覺纖維,釋放催產素並降低皮質醇,這是任何螢幕都無法複製的效果。
人類聯繫因以下幾個原因仍然至關重要:
- 不可預測性:真正的朋友會讓你感到驚訝,通過意想不到的時刻培養同理心,這是腳本化的AI無法比擬的。
- 物理平靜:擁抱能調節雙方的心率,這是任何演算法都無法模仿的回應。
- 豐富的線索:微表情、共享的笑聲和姿勢變化能增強社交本能。
- 鮮活的記憶:共享時刻的感官細節——如咖啡的香氣或椅子吱吱作響——比數位互動更深刻地嵌入體驗。
- 真實的責任感:人類會挑戰你遵守承諾,而機器人很少要求互惠。
- 微妙的直覺:朋友緊張的腳步聲在言語之前就傳遞了不安,引導你的反應。
- 化學紐帶:物理接觸能提升血清素、催產素和多巴胺,這是機器人無法實現的。
AI可能模擬這些體驗的一部分,但無法捕捉其全部深度。
AI在聯繫中的未來
AI單獨無法終結孤獨流行病,也不會必然孤立我們。其影響取決於創作者和使用者的意圖。若設計旨在促進社群,AI可以聯繫;若為了最大化參與度而建,則可能進一步孤立。
使用AI來簡化聯繫——安排咖啡約會、發送生日提醒或練習困難的對話。但建立關係的更深層工作需要遠離螢幕,親自參與你的社群。












